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是课堂教学的延续,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、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,是教与学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,是教师改革教学的重要依据。
1、作业布置要强调科学性。作业内容必须符合“课程标准”和教材的要求、符合学生水平、符合教学目标。作业要尽量体现启发性、典型性、多样性,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,并形成相应的技能。
2、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。既面向全体学生,又关注个体差异,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、阶梯性,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,提倡“基本作业+弹性作业”模式,不搞“一刀切”,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。
3、作业布置要体现适当性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性质和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。为增强实效,要做到精心挑选,难易适度,使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;数量适当,避免负担过重,要坚决杜绝“题海战术”和用作业惩罚学生或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抢占时间的做法。主要学科的课外作业时间大约为一、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,三、四年级半小时,五、年级45分钟之内。
4、作业形式可灵活多样。作业布置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,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,也有一些口头性、实践性、活动性、探究性作业。少一些机械重复性作业,少简单的抄写练习和模仿练习,提倡多布置开放性和动手动脑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