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
新型网暴“开盒”
✦
人肉搜索
✦
陌生号码
邀请你进行视频通话
点击下滑查看详细
H
近日,网暴“开盒”引发热议
什么是“开盒”?
“开盒”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?
遇到“开盒”该怎么办?
✦
(点击查看更多)
01
什么是“开盒”?
Human-powered search
“开盒挂人”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。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、挖掘,搜集个人隐私信息,包括姓名、个人照片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、手机号码、社交账号等,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。
被“开盒”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、造谣诋毁,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,如电话、短信等遭陌生人轮番“轰炸”。
泄愤取乐型:
把他人隐私当"减压玩具",躲在键盘后肆意"开盒",仅仅只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,却毁掉别人的人生拼图。
流量至上型:
潜伏各类社交平台"捕猎",组建信息共享小圈子,吸引眼球,用他人隐私浇灌自己的流量花园。
黑产生意链:
也有一些“开盒”者从信息扒手进阶成暗网商人,贩卖隐私如同商品,把“开盒”变成了一门生意,为一些想“开盒”他人,又不懂技术操作的人,提供专门的“开盒”服务,收取费用。
02
“开盒”者需要承担法律后果吗?
Human-powered search
“开盒”的恶劣行为让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和戾气,严重污染网络生态和秩序。“开盒者”的行为也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,严重危害公民信息安全。“开盒”行为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,可能涉及以下法律风险:
NO.1
《刑法》第253条
非法获取、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3-7年有期徒刑。
涉及未成年人违法“开盒”,如果未成年人的年龄小,即使不用去承担刑事责任,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将由监护人来承担。
NO.2
《民法典》第1032条
自然人享有隐私权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、侵扰、泄露、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。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、私密活动、私密信息。
NO.3
《个人信息保护》第10条
任何组织、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他人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买卖、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;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。
NO.4
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
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。
偷窥、偷拍、窃听、散布他人隐私的。
03
遇到“开盒”怎么办?
Human-powered search
在网络环境中,当遭遇 “开盒” 侵权行为时,可以迅速且妥善地采取应对措施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可以留存与 “开盒” 侵权行为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,比如侵权内容的具体文本、图片、视频等,信息发布的平台渠道,发布的准确时间,发布者的账号名称、头像、简介等信息,以及发布者的 IP 地址等。
一旦遭遇网络暴力,可以拨打12377或登录12377网站(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)进行举报。如果认为可能构成行政或刑事案件,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。
# 别让键盘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凶器 #
✦
美编 ▏张 晶
原标题:《网络“开盒”后果严重!面对“开盒”威胁,我们该怎么办?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