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炎:產後子宮感染、陰道炎、剖腹產後傷口感染等
子宮其他病史:有子宮內膜息肉病史、 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
肥胖女性:BMI>30、內分泌不平衡者
更年期前後女性: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、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
其他不良體質引起
「子宮息肉」主要發生在30~60歲的女性,又以40~50歲的發生率最高。
以前曾經有子宮內膜息肉病史者、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、或曾罹患子宮內膜炎的女性,因長期受到發炎的刺激,較易形成息肉。另外有在長期接受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者,還有只要BMI>30 肥胖的女性,也容易有子宮息肉。因為脂肪細胞為女性荷爾蒙的來源之一,而肥胖者脂肪組織較多,容易擾亂身體荷爾蒙的平衡。
Photo by Pavel Danilyuk from Pexels
子宮息肉症狀有哪些?
「子宮內膜息肉」是子宮腔上皮組織的黏膜細胞,發生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。受卵巢荷爾蒙的作用影響,我們女生每個月都會來月經,子宮內膜每個月都會先變得肥厚,然後就會剝落形成月經,因為這樣的來來回回,長息肉的機會也比較高。「子宮息肉」多屬良性,可以是無症狀的,但若息肉過大,就會引起白帶、陰道不正常出血、月經失調、月經量多、子宮增大而引起疼痛,還有可能導致會不孕和流產。大多數子宮息肉不會有癌變的可能,不需治療,但若影響到正常生活品質,醫生就會建議考慮子宮內膜刮除術,或者內視鏡手術切除。
「子宮內膜息肉」與子宮肌瘤一樣,復發機率高,不管有沒有手術治療,都要定期追蹤檢查,確認沒有長得過大,或數量增多。如有經期變長、經血過多、不正常陰道出血(性交後出血或停經後出血)、陰道分泌物增加、經痛或下腹部墜痛感,都一定要趕快看醫師確認。子宮息肉本身不危險,但是息肉過大或是出血過多都會影響生活品質,還是要好好控制才是!
六種方法讓子宮更健康,以避免感染為優先
方法一:月經期間應勤換衛生棉,避免長時間使用衛生護墊,保持陰道和尿道清爽。
方法二:避免經常沖洗陰道,或經常使用婦科清潔用品。
方法三:養成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熬夜,睡眠要充足。
方法四:不吸煙,少喝酒,養成規律運動習慣,提升身體免疫力。
方法五: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,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,避免多重性伴侶。
方法六: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,陰道或尿道有不正常分泌物時,應就醫治療。
延伸閱讀:子宮頸抹片多久要做一次?有什麼注意事項?9 個子宮頸抹片常見問答
延伸閱讀:卵巢水瘤原因?水瘤症狀有哪些?中醫可以調理嗎?6個卵巢水瘤QA
子宮息肉術後保養及預防:調整荷爾蒙
photo from Karolina Grabowska from Pexels
子宮的發炎感染需要預防,但講到體質失調所引起的「子宮息肉」,例如肥胖或者是荷爾蒙失調,或許可以從中醫角度幫忙調理。子宮息肉和肌瘤在中醫診斷裡,有「脾虛」、「痰濕」、「血瘀」這三種體質,要做到:
少吃寒涼生冷之物,少喝冰水飲料,以免助長「濕氣」和「血瘀」。
甜食少吃,因為甜會「生痰濕」。
加工過的食物和零嘴點心等容易有「環境荷爾蒙」,盡量別吃。
運動不僅能排汗排濕、增加氣血循環,還能調整體內荷爾蒙平衡。